打開這本書的契機⋯

 

本來沒打算讀這本書,因為「逆」思維看起來像討論反向思考或另類思考。不過,看到書摘介紹「溫水煮青蛙」並不正確,因為把青蛙丟進滾水中,牠會嚴重燙傷,不一定逃得掉,但若放在慢慢煮沸的水中,當水溫升高到一定程度,青蛙就會立刻跳走,不會乖乖等著被煮熟。

 

這段介紹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打開這本書。

 

最有感和我想說的是⋯

 

後來發現,書名原文其實是think again「重新思考」。用更多角度、不同方式來思考同一件事,特別是「科學家」的態度。

 

我們要探尋的是自己為什麼「有可能錯誤」,而不是我們「一定正確」的理由。就像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確認我們的舊信念,而是讓我們的信念有所進化和發展。」

 

其實在金融市場上,隨時都會出現預期被打臉的情況,因為市場不按牌理出牌,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謙卑,抱持可能錯誤的態度。因此,在面對工作時,我通常會提醒自己保持科學家的態度。

 

但面對日常生活,似乎很容易出現堅持己見的場景。畢竟網路年代,資訊更多、但也更容易將自己推向同溫層,讓看法變得更同質化或兩極化的思考。「聽見相反的意見不必然會激發你去重新思考你的立場,而是讓你更容易堅持己見」。作者的解方是「將具有爭議的主題複雜化」,每件是都不只有兩面看法,不如從更多角度出發,灰色地帶可以讓我們的思維更開放。

 

作者在書中運用很多故事和比喻說明,裡面我特別喜歡的是這一段話,「假如你在原地感到很悲傷,那麼跳上飛機前往義大利,在義大利的你會是和之前同樣悲傷的你,不過是在一個新地點」。有時人們會從變換周遭環境來尋求幸福感(或是逃避現實),但行動才能帶來意義。例如在辦公室覺得很疏離,換個工作或許是一個方式,但在現有工作環境上創造讓自己感到舒服的氣氛,或許也不錯。

 

作者提到「重新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不是件難事。……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,我們會汰舊換新。……然而說到我們的知識和看法,我們傾向於堅持己見。」確實,生活在現代,人事物的更迭都非常迅速,許多風潮幾年間就轉變了,很多人可以輕易就從Facebook轉換到Instagram,或許到小紅書,但一些固有的想法卻還停在十年前,甚至更古早以前。

 

過去幾年的Covid疫情考驗,是很好的學習,「我們的心理韌性都受到了考驗。我們不得不質疑我們長久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假設: 去醫院、在餐廳用餐……。電視上總是能看到現場運動賽事,而我們大多數人永遠沒必要遠距工作……」。因為史無前例的疫情大流行,我們都經歷了許多過去沒有想像過的場景,也迫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,並安然度過。其實,重新思考(think again)真的沒那麼難!

 

延伸閱讀⋯

快思慢想

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,大致是說人的大腦分成系統一和系統二,一個是直覺運作,另一個是比較花時間的思考,從大腦的角度來探討,我覺得很適合和這本書搭配閱讀。

arrow
arrow

    Kay陳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